双电层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基于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的界面双电层理论。以下是对这一原理的详细解释:
基本原理:当固体电极浸入电解液中时,在电极表面和电解液之间会形成双电层。这是由于电极表面的静电荷将从电解液中吸引部分不规则分配的离子,使这些离子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溶液一侧形成电荷数量与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数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界面层。
充电过程:当向电极充电时,处于理想极化电极状态的电极表面电荷将吸引周围电解质溶液中的异性离子,使这些离子附于电极表面上形成双电荷层,构成双电层电容。
放电过程:当两极板间电势低于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界面的离子电荷不能脱离电解液界面进入电解液内部,而电极上的电荷也不能脱离电极,此时电解液的界面离子电荷迁移速度为零,从而产生电流中断现象。
结构特点: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上包含一个正极、一个负极以及这两个电极之间的隔膜,电解液填补由这两个电极和隔膜分离出来的两个孔隙。这种结构使得双电层电容器具有比物理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比电池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
综上所述,双电层超级电容器通过利用电极表面的双电层来储存能量,其充放电过程不涉及物质的变化,因此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等特点。